原標題:飯店開業 不用消防部門發證了——消防法起草人之一、北京市煒衡(沈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曹剛談深化消防執法改革
近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邀請應急管理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對意見進行解讀,并回答了記者提問。點擊查看發布實錄
俗話說,水火無情,火災一旦發生及蔓延,其損失就非常大。其實,消防是個很大的民生問題,這次為什么要出臺《意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對公眾的影響有哪些?本報記者對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起草人之一、杭州保姆縱火案代理律師、北京市煒衡(沈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曹剛,聽聽他怎么說。
記者:消防安全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正因如此,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意見》引起公眾極大關注,請您談談為什么要出臺《意見》,其背景是什么?
曹剛:《意見》的出臺,從宏觀背景講,是為了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消防執法要創新監管方式,破除各種不合理的門檻和限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構建科學合理、規范高效、公正公開的消防監督管理體系。
從具體實踐層面看,說實話,以前消防部門權力是非常大的,消防執法工作還存在審批難、執法隨意、消防中介行業壟斷和權力尋租等問題,與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已嚴重不相適應。
一是事前準入,存在高門檻、不合理門檻和限制的問題,消防檢查不過關,拿不到消防許可證就無法開業;二是事中監管過程中,隨意性、不規范執法問題普遍存在,企業稍有違規或不合格就可能面臨巨額罰款或停業,尤其中小微企業往往提心吊膽,其影響還是相當大的;三是事后的責任追究機制沒有建立,一旦出現亡人和較大社會影響的火災事故,為了逃避問責,屬地管理和監管部門難免輕描淡寫;為了減輕行政、刑事和民事等法律責任,直接責任者更是想方設法逃避推卸責任;缺少各方主體應承擔責任的倒查結論,受損單位、受害者即便訴諸法律,因取證舉證困難,常致維權者既耗精力也耗財力,身心疲憊。
此次《意見》的開頭部分,說到問題時很嚴厲,“消防執法改革要堅持問題導向、源頭治理,從社會反映強烈的消防執法突出問題抓起,全面改革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從這些就能看出中央的態度:要“堅決破除消防監督管理中各種不合理門檻和限制,提升服務質量;堅持放管并重、寬進嚴管,把該放的權力充分放給市場”等等。
記者:此次消防執法準備怎么改革?改革的亮點是什么?
曹剛:這次是按照《意見》所說的“問題導向、源頭治理”來改的。首先是破除消防監督管理中各種不合理門檻,也就是取消了原來以審批為主的管理方式,堅持寬進嚴管,放管并重,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執法模式。這既是改革的思路也是此次改革最大的亮點。《意見》的出臺對以往的消防執法理念、制度、作風來說,是一次顛覆性或者說革命性的改革,對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怎么改?比如在簡政放權方面,對消防設施進行維護保養檢測的消防技術中介服務機構、消防安全評估機構來說,有著重大利好,他們只需要辦理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活動,不需要事先到消防部門辦理審批手續了;再如,各個公眾聚集場所如酒店、賓館、飯店、KTV歌廳、商場等商業網點,開業前也不必再申請消防安全檢查許可證件,他們只要作出其已符合消防安全標準的承諾,就可投入使用、營業;除保留了與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公共場所、住宅使用的火災報警產品、滅火器、避難逃生產品等3種產品的準入限制外,其它如消防水帶等13大類消防產品則全部放開準入限制。
記者:門檻高不是更安全嗎,您卻稱現在的改革是革命性的,為什么?
曹剛:雖然準入門檻降低了,但監管方式也調整了,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取代了“保姆式、貼身式、突襲式”檢查,到企業檢查數量頻次減少了,但是監管力度加強了,遵紀守法的情況納入企業信用體系,直接影響到企業至關重要的商譽,這是很有力的措施。
國務院于2019年1月開始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監管部門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的執法方式。“雙隨機一公開”的好處,一是對市場監管采取多個監管主體共同行動的方式,可避免多部門對一個企業連轟帶炸式的執法。以后,消防部門也被納入到了“雙隨機一公開”的市場監管主體中來了。
二是“雙隨機一公開”建立了企業誠信檔案。“雙隨機一公開”是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牽頭,對企業的檢查有目錄、有清單,要求各監管主體將抽查檢查結果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對抽查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加大懲處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而這個全國性的企業信用體系對公眾開放,任何人都可以在這里查到企業的真實信用信息,這對企業是個極大鞭策,督促企業必須自律,否則,商譽不良,寸步難行。
三是各監管主體包括消防部門會制定出一些相應的管理標準和要求,企業對標執行即可,這是企業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
四是建立了嚴格的火災事故倒查追責機制。《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火災事故倒查追責機制,一旦出現亡人或是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火災,要逐起組織調查,倒查工程建設、中介服務、消防產品質量、使用管理等各方主體的責任,嚴格追究屬地管理和部門監管責任。這樣,就把火災責任追究與各類主體履行消防安全職責結合起來了。
從企業落實消防安全職責,到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再到違法行為懲處和信用記錄公示,最終到事故責任倒查追責,消防管理工作就形成了完整鏈條,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自覺做好各自消防安全職責,進而就能推動社會整體消防安全處于良性向好狀態。
記者:這讓我想起了您代理的“杭州保姆縱火案”,遇難者家屬林生斌將綠城物業、杭州市消防局等9名被告訴至法庭,要求賠償近1.4億元,創下了國內人身侵權損害索賠的最高紀錄。假設這樣的火災事故倒查機制在此案之前就開始執行的話,林生斌維權還會如此大費周折嗎?
曹剛:林生斌起訴了9個被告,因為他認為這9個被告都沒有正確履行法定的消防安全職責。但起訴的過程非常艱難,因為那時,國家還沒有涵蓋各類社會主體的倒查追責規定和政策要求。現在不同了,有了法律根據和政策依據。如果之前就有這樣的火災事故倒查機制,林生斌就不用個人聘請律師奔走呼號,去忍受精神上的折磨了,政府啟動的倒查機制就會給出事故結論,他憑借結論直接起訴賠償即可。
記者:對于消防執法改革工作,您認為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曹剛:最迫切需要完善的就是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因為在整個消防執法體系中,除了行政許可審批外,就屬火災事故調查引發的質疑最多,爭議最大,對消防執法隊伍形象不利,影響也最大,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當前群眾對火災事故調查質疑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法律不健全。我國目前只有一部改革前公安部參考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制定的部門規章,缺少有關相對人、權利告知、證據、回避、調查取證、檢驗鑒定、聽證和救濟渠道等程序法方面的保障。二是對火災當事人合法權益保護不足,火災調查結論只找原因,不分責任,不查損失,導致受害人索賠難。三是執法過程不公開透明。執法過程、火災事故調查人員、過程、證據、理由等都秘不示人,“暗箱操作”“猜猜看”的質疑聲始終沒有得到消除。四是缺乏有效法律救濟渠道,火災當事人對調查結果有異議,既不能復議也不能起訴,部門規章設定的火災復核行政程序,當事人申請起來困難重重,無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
《意見》提出的改革措施,最終都是為了實現增強全社會火災防控能力。火災事故倒查既是消防執法改革具體措施,也是實現消防執法改革目標的保障手段,所以,我建議在消防執法改革具體實施階段,要抓緊完善立法,實行火災調查公開透明,充分尊重火災當事人知情權,聽取當事人發表意見觀點,擴大當事人法律救濟渠道,以提高火災事故的公正性;同時加大對火災事故調查人才的培養力度,引入第三方中立機構參與火災調查,以提高火災調查的科學性、準確性。
掃一掃·免費設計·咨詢
技術支持:搜浪網絡